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专业建设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学生毕业要求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9-29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应理解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和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热爱教育事业,具备厚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中学语文教学能力;具备初步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能力;具备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班级指导和综合育人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发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

1.1政治过硬,立场坚定。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1.2依法执教,立德树人。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具有依法执教意识。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熟悉综合育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能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1.3师德优良,为人师表。敬畏师德底线,严守师风红线,树立师德评价为第一标准的职业理念。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将师德认识内化为师德认同、转化为师德行为,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能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师德失范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并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2.教育情怀。具有较强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认同职业,愿意从教。对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认同感,热爱贵州基础教育事业,具有积极的语文教育情感与态度,具有从事基层语文教育的意愿。

2.2引领学生,寓教于学。能够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3理念科学,人文化育。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握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作用,形成以科学的理念、方法、手段做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的践行者的基本观念。

(二)学会教学

3.学科素养。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语文学科的教学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语文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及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3.1基础牢固,底蕴丰厚。系统掌握文学、语言学、文字学、美学等中文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有一定的文、史、哲学科底蕴,具有丰厚的语言文学积累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3.2能力达标,素质过硬。具有适应中学教育教学需要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达标,朗读和演讲能力较强,有较好的诗词鉴赏能力和书法修养,熟悉各种文体,具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与应用写作能力,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3知识面广,学会专研。了解中学语文学科所涵盖的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初步具备针对语言文字现象、文学现象的分析、探究、评价的学科研究能力,拥有通过语文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贵州地方文化的能力。

4.教学能力。能够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创设合适的语文学习环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1摸准学情,以学定教。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意识和观念。掌握基本的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能够依据中学语文教育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辨识、分析、比较和概括基本的语言文学现象和社会现象,分析处理语文教学问题。具有良好的语言理解与分析能力、文学解读和鉴赏能力、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进行教学,并能进行初步的教学评价。

4.2应用技术,整合资源。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掌握学科文献检索方法和其他信息获取方法,具有初步跨学科知识整合与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能力,能够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能力,掌握开发中学语文教育课程资源的基本方法。

4.3注重教研,指导阅读。具有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进行中学语文教学反思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获得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体验,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

(三)学会育人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集体组织与建设的规律和方法;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心理健康等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5.1熟悉原理,注重方法。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外教育思想,熟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5.2关爱学生,学会管理。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策略与技能,能承担班主任工作,能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能关注到班级“留守儿童”的需求,能妥善应对班级突发事件。

5.3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具有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参加诸如诗词朗诵、辩论、演讲等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的能力,能够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规律,弘扬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挖掘课程育人资源、体悟课文育人价值,基于语文学科在文化、审美等方面的优势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育人的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语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遵循规律,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中学生成长规律,能结合语文教学、班级管理和思政德育课程进行综合育人,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6.2结合学科,养成品德。发挥语文学科在文化、审美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将知识习得、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有机结合,挖掘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育人价值,通过语文学科日常教学渗透德育。

6.3社团互动,协同育人。形成协同育人意识,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价值和方法,了解中学主题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中学团队活动和社团活动,获得综合育人的积极体验。

(四)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能基于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和贵州基层中学教师发展实际进行学习和职业规划。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养成以学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反思性习惯和思维方法,初步具备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7.1明确方向,学会规划。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了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贵州基层中学教育现状和教师发展状况,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养成专业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习惯。

7.2勤于思考,持续改进。能在教育实习实践中收集信息,养成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分析、多层次思考的教学反思习惯,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具有一定语文教学研究能力。

7.3勇于创新,善解难题。初步掌握语文教育实践活动反思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中学语文教育教学问题。

8.沟通合作。掌握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各要素功能,能在团队协作精神指引下组织开展学习共同体活动。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初步具备与学生、同事、家长等的沟通能力,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学会合作,融入团队。理解团队协作、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能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掌握合作原理与技能,并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团队互助和合作学习的积极体验,能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8.2礼貌交际,善于沟通。养成尊重意识,掌握协作沟通的言语交际、社交礼仪、情绪管理等技能,能在家校协作、社团活动、班级管理、教研活动中与家长、学生、同行等有效沟通。在民族地区中学从教,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Baidu
sogou